究竟是什麼引出人性黑暗面?
本部作品取材自1971年在史丹佛大學心理系地下室的監獄實驗,由美國海軍研究署資助,同時也引起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好奇。 用意是找出造成軍隊獄卒和犯人之間衝突的原因。實驗前一天扮演獄卒角色的人員有個會議,並在該會議中提出不可使用肢體暴力或是不供給食物等。最後本該為期7-14天的試驗。而其中兩位犯人因受不了而在一開始沒多久就退出,實驗中的暴動發生在第2天,隨著時間推進漸漸失控,最後在Christina Maslach的影響下,此實驗只持續了6天就停止。事後受測犯人皆有精神受虐傾向,而本實驗主導者Zimbardo本身也受到實驗影響,成為幫兇。
實驗內容:
隨機挑選24名來自中產階級的在校大學生,無不良嗜好及背景來進行心理學研究,一半的人分配成為獄卒,另外一半分配成為犯人。
![]() |
因投擲硬幣而選出的獄卒,而非因為面試表現而被選上。 但是Zimbardo卻讓他們以為他們是被選上的。 |
某種程度上的過度放大權利以及剝削他人,造就這些獄卒有種高於犯人的優越感,進而演變成假戲真做的狀態。獄卒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,即使在虐待的過程中,他們仍然扮演著他們執法者的角色,因為他們認定他們在執行「任務」,一個被賦予「維持秩序」的任務,因此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做的是「正確」的事情,採取他們認為「合理」的方式為自己辯護。但所有犯人都認為受到嚴重的虐待,並且一步步遺忘他們是在參加實驗,而不是真的在監獄當中。
一定環境下的誘因,可以把人推向施虐、施暴者。研究前期,這群人並沒有什麼不同,隨著研究進行到結束,兩組人馬已經沒有相同之處。若給予未受監管的權力,則擁有權力的人將會隨著時間逐漸放大影響力,無限擴權,令人忘卻原本的目的,進而合理化所有行為,即便是不好的行為。絕對的權力,絕對的腐敗。這是種相對制衡的概念,如果設定的法律或是規則被打破而未受到應有的懲罰,破壞規則的行為將會變本加厲。下面的一張漫畫說的很好,是好人還是壞人,端看在怎樣的情況之下。因此,這部片的背景實驗並不只是一場實驗,而是真實可應用在人生中的真實狀態,沒有絕對的好人,也沒有絕對的壞人,端看在怎樣的情況下,想成為怎樣的人。
延伸閱讀:
Philip Zimbardo - The psychology of evil
Evil is exercise of POWER to intentionally harm psychologically, hurt physically, and /or destroy mortally and commit crimes against humanity.
7 social processes that grease the slippery slope of evil
- Mindlessly taking the first small step
- Dehumanization of others
- De-individuation of self(anonymity)
- Diffusion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
- Blind obedience to authority
- Uncritical comformity to group norms
- Passive tolerance of evil through inaction, or indifference
ref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anford_prison_experiment
PS;以上圖片來自google圖片
Bully相關電影
歐美
Compliance - 快餐店霸凌事件(改編自真人真事,一通惡作劇電話形成的霸凌)
Easy A - 破處女王
Elephant - 大象(改編自真人真事,校園槍擊事件)
Forrest Gump - 阿甘正傳
The Blind Side - 攻其不備
The Experiment - 叛獄風雲(改編自史丹佛監獄實驗)
The Green Mile - 綠色奇蹟
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-史丹佛監獄實驗(取材自真人真事,真實的心理學實驗)
Trust - 迷網少女
Radio - 真情電波(校園霸凌)
Unfriended - 殺訊(恐怖片 不推薦,但拍攝手法特別)
日韓台
告白共犯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