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3月 29, 2016

【電影有感】Elephant - 大象

Elephant in the room 房中大象


請播放片頭音樂作為BGM


John
似乎有酗酒習慣的父親,並且盡力照顧他的男生,似乎是校長眼中的頭痛人物,以校長的反應來看,或許是因為他是蹺課累犯,但在同學之間相處並不錯。父親的酗酒、師長的不信任,似乎是造就他壓力的來源。(應該是原事件逃過一劫的Brown),即便John注意到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,但他也來不及阻止。
Elias
一個到處拍照,希望做成作品集的男生。沉溺於自己的攝影世界。
Nathan and Carrie
一對高中戀人,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圈裡。
Acadia
一個參加Gay-straight alliance meeting的女生,該會議討論街上同志擁有的特徵或是如何分辨是否為同志,但本質善良。

Eric and Alex
本片的槍手,受到肢體霸凌後,Alex開始在餐廳寫下他計畫槍殺的對象。從Alex在家演奏鋼琴的過程,從輕快到憤怒,演繹了他不滿的情緒,堆疊到最後,就是點開網站購槍。而Eric對校長抱怨,當孩子有問題向你求救時,你應該伸手幫助而不是無視,最後Eric死於Alex槍下。兩人被認為是同志,或許深受青春期的困惑。


Michelle
因體育課穿長褲而被老師口頭警告的女生,在盥洗間被其他女生取笑她穿的貼身衣物,並且對Michelle說出Loser一詞,Michelle對於自己相當沒自信。

Brittney, Jordan and Nicole
典型的小團體,對於生活事情有諸多抱怨,十分注意自己外貌與體重,而團體之間也有同儕壓力。  

Benny
或許是自認為英雄角色的校園邊緣人。或許也是暗示社會上總期待英雄角色可以迅速解決問題,卻忘卻了所有的問題都是累積出來的,Benny的一槍倒地,恰巧印證了沒有強人可以一下子解決問題,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根本解決,從社會、環境、家人等等。

片名為Elephant,取材自西方諺語Elephant in the room,意思是指,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,卻不刻意提起或戳破,以避免麻煩之意。確實,社會上有許多問題其實大都是被忽略,因為「沒人反應」或是「事不關己」,都認為不會發生,但當事情發生後,才開始抓戰犯 。社會是互相影響的,並不只因為單一因素而造就事件的發展,經常是個體、社交和社會的影響下所造成。制度固有其重要性,但也不能無限上綱負起全部責任,如同生了孩子後並不是太太的所有責任,家庭以及周遭友人也需要負起一定程度的責任。只是責任大或小的問題。於此,我不想談社會的責任,把範圍縮小到個人,從身邊做起似乎是比較可行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看事情的角度,但是否我們能多一點包容與關心?因為社會事件後,反思的成效如何?又或者我們是否真的從歷史事件中學到教訓呢?我想人都是健忘的……。
但回顧歷史如同,體驗事件本身,若設身處地的著想,又是否會有所改變呢?
又或許,與其傾全力爭取政策或法令改善,不如先從身教做起,或許困難度較低。

全片走寫實風,採用素人拍攝來呈現青澀樣貌,並且以同一段時間,不同角色場景切換堆疊的方式拍攝此片。而所有情緒都是慢慢堆疊出來的,可以看到每個角色的心理變化。
另外有趣的一點,跟角色互動或對談的有很大部份都是亞裔,而躲近廁所的女孩知道危險靠近了卻沒告知Brittney, Jordan 和 Nicole。或許編劇也是想置入其他社會現象到影片中。


本片取材自199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Columbine High School massacre,為美國史上著名的校園槍擊事件之一,槍手為該校的倆名學生,造成約37人傷亡,由於槍手飲彈自盡,使得整起事件的犯案動機不明,但本事件引發美國民眾對於槍枝管制、霸凌和小團體文化,並認為暴力電影和電玩會對人造成不良影響。而後Columbine成為校園槍擊的代名詞。

ref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olumbine_High_School_massacre
PS;以上圖片來自google圖片


Bully相關電影
歐美
Compliance - 快餐店霸凌事件(改編自真人真事,一通惡作劇電話形成的霸凌)
Easy A - 破處女王
Elephant - 大象(改編自真人真事,校園槍擊事件)
Forrest Gump - 阿甘正傳
The Blind Side - 攻其不備
The Experiment
The Green Mile - 綠色奇蹟
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-史丹佛監獄實驗(取材自真人真事,真實的心理學實驗)
Trust - 迷網少女
Radio - 真情電波(校園霸凌)
Unfriended - 殺訊(恐怖片 不推薦,但拍攝手法特別)
日韓台
告白
共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