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這個症狀很容易出現在現實生活,只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而已。
星期二, 8月 06, 2013
星期二, 7月 23, 2013
【醫療】 Plantar fasciitis 足底筋膜炎
是否有過運動到一半或是下床時,足底有著顯著的刺痛感?那很有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找上門來了。
一般而言,運動員的訓練計畫如有改變,就可能造成病況產生。此類變化包括改變強度、頻率、復健時間縮短、或是變更訓練場地或跑步表面。
至於一般人,增加走路、站立或爬樓梯的時間,也可能促使足底筋膜炎的症狀發生。
足部生物力學來說,包括扁平足、高足弓、過度內旋、過緊的小腿或是不適合的鞋子皆有可能。
通常患者會主訴足底刺痛(足中或足跟處),大多有壓痛感與腫脹,並且在站立或是走路時疼痛。(90%疼痛出現在足跟,10%為整個足中與足跟)
如果醫生要求拍攝X ray,通常是懷疑足部有骨刺或是足部骨頭有些問題,如考慮動手術,才會安排MRI檢測。
運動一:回復足底筋膜柔軟度
呈坐姿,膝蓋彎曲,腳底板平貼於地,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,停留十秒後休息。接著將腳底板朝上,再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,一樣停留十秒。此兩項動作交叉重覆十次即可。
運動二:回復足跟肌腱柔軟度
雙腳以弓箭步站立,雙腳腳跟著地,身體重心往前移停留十秒,即可感受到在後方的小腿肌肉被拉扯的力量。雙腳輪流前後練習數次即可。或可面牆而立,雙手打直扶牆面,之後,雙手彎曲身體往前傾,腳跟不可離地,即可感受到兩腳小腿後側肌肉同時被拉扯的力量。
運動三:足底小肌肉強化運動
呈坐姿,膝蓋彎曲,腳底踩毛巾,腳底板平貼於地,練習以腳趾頭抓毛巾即可。
一般而言,在做任何肌肉伸展運動前,患者應先做暖身運動;對於要伸展的部位要有良好的支撐,以免發生拉傷或危險。
※成因:
足底筋膜炎是跑者最為常見的傷害之一。而真正造成足底筋膜炎的成因目前尚未完全被了解。一般而言,運動員的訓練計畫如有改變,就可能造成病況產生。此類變化包括改變強度、頻率、復健時間縮短、或是變更訓練場地或跑步表面。
至於一般人,增加走路、站立或爬樓梯的時間,也可能促使足底筋膜炎的症狀發生。
足部生物力學來說,包括扁平足、高足弓、過度內旋、過緊的小腿或是不適合的鞋子皆有可能。
通常患者會主訴足底刺痛(足中或足跟處),大多有壓痛感與腫脹,並且在站立或是走路時疼痛。(90%疼痛出現在足跟,10%為整個足中與足跟)
※傷害機轉:
足底筋膜不斷遭受小型損傷造成,通常伴隨著足底筋膜的壓力高升。※治療:
大多以PRICE原則為主,可用冰按摩(10~15分鐘)、替鞋子放上較舒服的鞋墊或是使用藥物治療(不建議)。如果醫生要求拍攝X ray,通常是懷疑足部有骨刺或是足部骨頭有些問題,如考慮動手術,才會安排MRI檢測。
`※復健:
建議為腿部的伸展與肌力訓練。運動一:回復足底筋膜柔軟度
呈坐姿,膝蓋彎曲,腳底板平貼於地,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,停留十秒後休息。接著將腳底板朝上,再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,一樣停留十秒。此兩項動作交叉重覆十次即可。
運動二:回復足跟肌腱柔軟度
雙腳以弓箭步站立,雙腳腳跟著地,身體重心往前移停留十秒,即可感受到在後方的小腿肌肉被拉扯的力量。雙腳輪流前後練習數次即可。或可面牆而立,雙手打直扶牆面,之後,雙手彎曲身體往前傾,腳跟不可離地,即可感受到兩腳小腿後側肌肉同時被拉扯的力量。
運動三:足底小肌肉強化運動
呈坐姿,膝蓋彎曲,腳底踩毛巾,腳底板平貼於地,練習以腳趾頭抓毛巾即可。
一般而言,在做任何肌肉伸展運動前,患者應先做暖身運動;對於要伸展的部位要有良好的支撐,以免發生拉傷或危險。
【醫療】 Meniscus Tear 半月板破裂
這是一個很常伴隨著ACL受傷的傷害。
※傷害機轉:
主要是突然膝內翻或外翻壓迫半月板而造成破裂。
受傷時不會馬上有膝內積血(hemarthrosis)的現象出現,但是過了24至48小時後會漸漸腫起來。(記得要冰敷與固定壓迫)
※分類:
半月板破裂可根據破裂位置、方向、形狀來區分。如果依據
位置來區分,可分為
邊緣三分之一區(peripheral-third)【在邊緣1/3內,有較好的血液供應,癒合較有希望,是屬血管區或叫紅區(red zone)】,
內三分之一區(inner-third) 【在靠中間1/3,屬於缺血管區,癒合有問題,又叫白區(white zone)】
中間三分之一區(middle-third)【在上述二者之間】。
前後位置而分前、中、後側三分之一。
依破裂方向分為縱向(longitudinal)、放射向(radial)、水平向(horizontal),以及斜向破裂(obligne)。
依形狀則可能有水桶柄狀(bucket-handle)、鸚鵡嘴狀(parrot-beak)、內垂狀(flap tear)或複雜性破裂(complex tear)。
因此在描述半月板破裂時,應同時描述以上各點,並且指出是部份厚度破裂(partial thickness tear)或整個破裂(full thickness tear)。
※治療:
現在的觀念是:儘可能保留或修補半月板。治療原則要根據破裂的大小及位置而決定。(因為近年發現作半月板切除術(menisectomy)之後,有很高機率發生後期的退化性關節炎)
如果是部份厚度破裂(partial thickness tear),或破裂長度小於5mm,或破裂部份仍穩定,用探針(probe)去勾,只有1~2mm的位移,可以不必管它。而有症狀,大而不穩定的破裂,則考慮修補或部份切除(partial menisectomy)。
但近年來,全半月板切除術(total menisectomy)或過度的部份切除(aggressive partial menisectomy)已被摒棄,因為有研究指出,半月板切越多,關節面承受壓力越大,可能會越早退化性關節炎變(arthritic change),另一研究指出,在關節鏡半月板部份切除(arthroscopic partial menisectomy)後,5年追蹤發現,X光上50%有費班氏變化(Fairbank’s change),包括關節間隙變窄、骨刺、股骨髁方形變化。
1. 半月板修補Meniscus repair
主要的適應對象是針對在紅區而2cm以下的單純縱向破裂(longitudinal tear)。至於紅白交界的中間三分之一區(red-white zone)是否要修補則仍有爭論。不過對於越急性的病例,運動能力越高,越不必急著回到運動場的運動選手,有合併ACL斷裂的,越年輕病人,則越傾向做修補。如果半月板破裂同時併發十字韌帶斷裂,此時兩個要同時手術,才會有較佳的結果。
半月板修補術(Meniscus repair techniques)──可分為四種開刀方法:
1.開放式半月板修補術(Open meniscal repair)──打開關節,直接看到破裂處,每隔2~3mm
做垂直縫合,傷口較大。
2.由內向外縫合(Inside-out repair)──最常用的方法。藉著單管或雙管的氣械,在關節鏡
下,縫線由關節內穿出到外面,再於關節囊內把線拉出,綁緊。
3.由外向內修補術(Outside-in repair)──先在外面作小切口,穿入針頭,由外往內穿入線,
在關節內打結,再往外拉出。待拉出數條縫線後,再互相打結在關節囊外面。另外也可
以在外面先打結,然後兩條線在關節內再打結,綁緊。
4.全關節內修補術(All-inside repair)──不必外面切口直接關節鏡下做。需特別的器械及固定
零件(例如T-fix,或meniscal arrow)才能作。
2. 半月板部份切除術Partial menisectomy
關節鏡下,如果半月板破裂是複雜性破裂(complex tear)。退化性破裂(degenerative tear),內側三分之一區的破裂(inner-third tear),或輻射狀破裂(radial tear),都要作半月板部份切除術。如果是輻射狀或肉垂狀破裂,一般咬掉破裂部份,直到有穩定的邊緣即可,再磨平邊緣。無法修補的桶柄狀破(irreparable bucket-hanled tear)則需做部份切除術。近來有人用雷射(Laser)來作切除術。
3. 半月板切除術Complete menisectomy
如果可以,盡量避免執行該手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小知識
常見膝傷
「髂脛束摩擦症候群」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(ITBS)
「前十字韌帶受傷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
「後十字韌帶受傷」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
星期一, 7月 22, 2013
訂閱:
文章 (Atom)